中国政府网 山西省政府 忻州市政府

当前位置:首页 > 定襄县情 > 定襄大事记

定襄大事记

  1949年

  10月1日,全县人民集会,热烈庆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1月,定展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131人。

  1950年

  1月,县政府改称县人民政府。

  3月,官庄村共产党员周能玉组织起全县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

  5月25日,定襄简易师范学校与五台简易师范学校合并为山西省立定襄师范学校,校址迁至河边村。宏道等7村仍划归崞县,本县原7个区调整为4个区。

  6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定襄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北关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定襄县委员会,王选英任书记。

  8月14日,县人民政府镇压了叛徒、汉奸、反革命分子郑皓。

  11月,取缔反动会道门斗争开始。

  是年,县人民政府在全县颁发了《房产土地所有证》。

  1951年

  4月21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在县城首次召开镇压反革命分子公审大会。30日,县委召开第一次互助组组长会议,至此,全县有54个村共组织互助组75个。

  8月10日,中国共产党定襄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116人,选举产生了中共定襄县委员会。

  11月30日,全县工商界第一届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定襄县工商业联合会成立。

  是年,开忻定大渠。

  1952年

  1月1日,南关农具生产合作社成立,入社手工业者170人。3日,“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开始。中旬,在工商界开展“五反”(反对行贿受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窃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经济情报)运动。

  4月,县委召开第二次互助组组长会议,号召全县农民搞好互助合作,开展爱国丰产竞赛。会后,全县互助组发展为2099个。

  6月,定襄中学校在县城建立。

  7月28日,定展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142人。本月,官庄周能玉、砂村阎四海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民共12户。

  10月20日,县委召开会议,准广周能玉、阎四海两个初级社的经验。会后,全县初级社发展到18个。

  是年,中共定襄县委机关报《定襄小报》创刊。

  1953年

  2月,全县工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定襄县工会联合会委员会。

  4月,纠正农业互助合作急躁冒进倾向,有68个互助组解散,6个初级社恢复为互助组。

  5月,全县划为42个乡,各乡成立乡人民政府。董家堰等4村从阳曲县划入定襄。

  7月,全县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查。县卫生院建立。

  8月20日,在县、乡、村三级干部会议上,推广12个初级社的办社经验。

  11月5日,县委和县政府召开会议,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年底,全县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为53个,手工业合作社为4个。

  是年,忻定大渠从忻县北义井引入本县至河边村,建云南灌区;蒋村成立纸业生产合作社。

  1954年

  3月,撤销区级建制。

  6月26目,定襄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

  7月15日,县委召开初级社社长会议。

  8月,宏道等7个村复归定襄县,增设宏道,西社、北社3个乡。

  9月,定襄师范学校迁往忻县,改称山西省忻县师范学校;县人民政府决定在河边建立中学。

  11月18日,全县初级社发展到76个,入社农民1643户。

  是年,手工业合作社发展到13个,入社手工业者达到1110人。

  1955年

  1月13日至19目,中国共产党定襄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110人,选举产生了中共定襄县委员会。

  2月,全县初级社发展到243个,入社农民达到全县农户的45%。

  6月,县人民政府改称县人民委员会。

  9月18日,忻定大渠蒋村牧马河渡槽竣工试水,云南灌区灌溉面积达到80744亩。是月,全县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12月,小南邢村前进社,大南邢村建国社、建设社和争胜社,崔家庄精耕社转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月底,全县实现农业合作化,入社农户达到86%。

  1956年

  1月初,定襄县拖拉机站建立。16日,私营商业各行业写出大幅标语,要求实现公私合营。20日,县城各界4000多人集会,庆祝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

  2月,完成了小社并大社、初级社转高级社的工作,全县422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为150个,其中141个社转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达到总农户的98%。

  3月,完成了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全县手工业社(组)发展到31个,入社(组)手工业者2067人,占手工业专业人员的97.6%。本月,北兰台村划归忻县。

  4月,调整全县行政区划,原45个乡改设为2镇13乡。

  7月7日,县委成立肃反审干五人领导小组,确定在全县分三批进行肃反审干。

  10月20日,定襄县有线广播站首次进行播音。

  12月25日至28日,定襄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125人,选举了县人民委员会委员、县长、副县长和人民法院院长。

  是年,中共定襄县委党校成立;定襄县综合加工厂建发电车间,县城开始用电照明。

  1957年

  1月30日,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回定襄视察工作。

  2月5日,薄一波在定裹县三级干部会议上讲了话。

  4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定襄县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选举了本届委员会成员,主席杨星。同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定襄县委员会,书记张崇义。

  7月,中共定康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145人

  8月,县级机关干部和教职员开展反击资产阶级右派分子运动。

  10月,全县农村开展社会主义大辩论。

  是年,汇合吕布池、黄沙泉、娘娘池等池泉,建池泉灌区;黄嘴农业中学成立;利用境内盐碱地大量种植向日葵,使定襄由食油调入县变为输出县。

  1958年

  5月,宏道中学、横山中学、南王中学创办。本月,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精神,全县掀起“大跃进”高潮。

  8月31日,根据上级指示,县委作出关于大力推动钢铁生产的决定,全县开展大炼钢铁运动,高潮时全县有3万人参加,建起炼铁炉380个。

  9月,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县内划为6个人民公社,撤销乡政府;遵照毛泽东主席号召,全县大办民兵师。

  12月,定襄与忻县合并为忻定县,属晋北专署。

  是年,定襄县钻井队建立;县内第一个高灌站——同河高灌站建成。

  1959年

  2月,忻定县作出大搞园田化的规划。

  5月,县、社两级大办工业,短期办起不少工厂,因脱离实际,不久多即停办。

  9月,本县摔跤运动员张毛清和薄海生在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上,分别夺得中国式摔跤轻量级和中量级第一名。

  是年,全县农村实现公共食堂化,因脱离实际,均于1961年夏解散。

  1960年

  1月,县、社、管理区、生产队四级干部3462人集中到县城继续反右整风。

  春,由于上年领导工作中的浮夸风,出现了高估产、高征购,造成社员口粮严重不足,群众中出现浮肿病,县委号召“低标准,瓜菜代,渡过困难”。

  冬,中共忻定县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纠正“一平二调”的错误。

  1961年

  1月7日,中共忻定县委召开四级干部整风大会,省委派人参加,采取上压下挤的方法,在县、社两级干部中反“五风”(共产风、瞎指挥风、强迫命令风、特殊化风、浮夸风)。会议历时20余天。

  8月1日,定襄、忻县分治。本县辖15个公社。

  11月,根据中央指示,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大部下放到生产队。

  1962年

  1月,精减职工,压缩城镇非农业人口,不少人返回农村。

  夏,县城始用自来水。

  1963年

  6月,县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进行“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的新“五反”运动。

  7月,县委确定季庄、留晖、智村、芳兰、宏道西街5个大队为“四清”运动试点,在运动中推行了“左”的方针。

  夏,无畏庄红殿井开始机灌,为县内首次使用机井灌溉农田。

  12月,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在蒋村蹲点,宣讲《中共中央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修正草案)》。

  1964年

  3月27日,定襄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128人。

  4月,由省、地、县人员组成的工作组在47个大队进行“四清”。

  7月15日,10个公社的50多个大队遭雹灾,受灾面积10万余亩。是月,进行第二次人口普查,普查结果全县有147256人。

  10月5日,西河头地道列为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开放,首次接待非洲的罗得西亚外宾。15日,中共山西省委确定定襄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四清”)重点县,组成山西省定襄社教工作总团和11个分团。

  11月下旬,由中央、省、地、县人员组成的社教工作队进入11个公社116个大队和84个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共山西省委第一次书记卫恒和国务院副秘书长杨放之分别在神山、河边蹲点。这批社教运动点于次年7月结束。

  是年,建牧马河灌区。

  1965年

  2月,“四清”工作队宜讲中共中央《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二十三条”),并对“左”的倾向作了一些纠正。

  3月,定襄县第一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选举产生了定襄县贫下中农协会委员会,主席杨星。

  6月,中共定襄县第五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259人;第二批社教点(4个公社)开始“四清”运动。同月,社教运动进入定案阶段。

  12月4日,定襄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152人。

  是年,县卫生院改为定襄县人民医院。

  1966年

  6月,中共定襄县委成立“文化大革命”领导组。

  7月,青年学生起来“造反”,对县领导和部门领导开始了批判。

  8月,各学校、各单位成立“红卫兵”和“造反派”组织,掀起所谓“破四旧”运动,文物古迹遭到严重破坏。本月,原天津色织五厂迁至定襄建厂。

  9月,建成阎家庄(今阎徐庄)35千伏变电站;各中学停课进行“文化大革命”,红卫兵开始大串连。

  是年,县内第一座钢筋水泥结构桥——忻阜公路蒋村牧马河桥建成通车。

  1967年

  2月11日,“造反派”组织夺了中共定裹县委和县人委的权,扣押了县委和人委的主要负责人。之后,各公社亦相继被“造反派”夺权。

  4月18日,“造反派”组织召开代表会议,成立定襄县革命委员会。同日,中共定襄县核心小组成立。

  8月至9月,阴雨连绵一个月,12个公社95个大队受灾。

  12月12日,县革命委员会作出《全面掀起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高潮的决定》。

  1968年

  5月6日,凉楼台村从低洼潮湿地带迁往高处新村。

  7月,根据中央文革部署,县内进行“清理阶级队伍”,又错整了一批人。

  10月,全县15个公社均成立革命委员会。

  11月11日,北京知识青年350人来本县农村插队落户。数日后,又来439人。

  是年,全县大面积种植杂交高粱。

  1969年

  6月8日,县革命委员会批准南王、河边、宏道、受禄、季庄、史家岗6个公社建立有线广播放大站。

  是年,牧马河灌区又从忻县北胡村引牧马河水入智村,修成红旗渠;落村纸业社改名为蒋村造纸厂(1979年又称定襄县造纸厂)。

  1970年

  4月,开展打击现行反革命破坏活动和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铺张浪费的“一打三反”运动。

  6月,连降三次冰雹,12个公社78个大队受灾。

  8月,90名省、区干部携带家属来本县农村插队落户,三年后逐步返回原单位或在本县安置。

  是年,本县大办地方工业;向阳电灌站兴建。

  1971年

  3月,中国共产党定裹县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复建中共定康县委员会。

  10月,以定襄为主,联合五台、忻县沿滹沱河村庄,深挖济胜桥以下河道,定襄出动劳力5000人,投工78.4万个,历时一年完工,县境内的河床淌深0.2—0.3米。

  是年,全县粮食总产量5000万公斤,平均亩产量200多公斤,达到“纲要”标准;定(襄)董(家堰)公路通车。

  1972年

  1月,定襄气象站建成并投入观测。

  是年,全年干旱,粮食减产。

  1973年

  2月24日,中共定襄县委召开平田整地誓师大会,要求通过大平大整,建设20万亩粮棉高产稳产田。后经连续四年奋战,全县有25万亩土地进行了大平大整,总动运土方量1700万立方米,每亩平均动土方68立方米。

  秋,由县社自筹资金建筑的待阳村牧马河大桥落成通车。

  是年,全县粮食平均亩产超过250公斤,达到“过黄河”标准;南庄公社岭子底大队建成全县第一座水力发电站;河边公社石刻工艺厂建成投产。

  1974年

  3月,定裹县治河指挥部成立。此后,治河指挥部组织群众在三河六岸种植护岸林近万亩,并辅以石坝、沙坝等工程措施,使泛滥的河流得到治理。

  1975年

  11月3日,中共定襄县委在镇安寨召开四级干部会议,要求大干快上,一年建成成“大寨县”。

  1976年

  5月,定襄县磷肥厂建成投产。

  9月18日,干部群众在县城广场集会,悼念9日逝世的毛泽东主席,各公社也都举行了追悼大会。

  10月,全县人民热烈庆祝粉碎“四人帮”。

  1977年

  5月29日和6月8日,5个公社的26个大队遭受雹、洪灾害。

  8月20日,在县城北滹沱河上建筑的第一座钢筋混凝土大桥落成通车,并举行了隆重的通车剪彩仪式。

  是年,建成史家岗井灌区。

  1978年

  1月,定襄化肥厂建成投产。

  10月,中共定襄县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397人。

  11月20日,中共定襄县委成立政策落实领导组及办公室。此后,经过连续3年的拨乱反正,对“四清”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中造成的冤假错案进行了纠正,有1446人得到平反和改正。

  是年,全县机耕地面积达到3082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8.2%。

  1979年

  2月4日,中共定襄县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省委扩大会议精神,研究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21日,县委给“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的李召轩、秦仲玉、张生文、曹灯红召开平反昭雪追悼会。

  4月23日,县委对错划右派分子作出改正决定,至年底全部改正并安排工作。

  5月,茶房口地震台建成并投入观测。

  6月,县奶粉厂建成投产。

  12月,定襄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并选举了县长和副县长、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是年,全县粮食总产达1亿公斤;河边石刻工艺厂的仿古砚评为省优产品。

  1980年

  6月30日,县委发出文件,要求把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放到实行一胎化上。

  9月6日,中共定襄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决定编修新县志,县志编纂委员会成立。本月,季庄公社间家庄村改名为阎徐庄。

  10月,建立定襄县第二中学校。

  1981年

  10月,县人民剧院和电影院先后落成。

  是年,县内农村有104个生产队开始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占全县生产队总数的13%;尧头公社机关迁址董家堰,改名为董家堰公社。

  1982年

  2月16日,中共定襄县委党史资料征集领导组及办公室成立。

  3月,全县实行责任制的生产队增为449个,占生产队总数的56.3%。

  4月8日,县人民政府开始对全县土地资源进行调查。

  7月1日,国务委员薄一波回定襄,对定襄工作作了重要指示。本月,进行第三次人口普查,普查结果全县人口为184830人。

  11月,《定襄县地名录》出版。

  是年,建成蒋村井灌区,至此,全县井灌面积达19万亩。

  1983年

  9月24日,在县城广场召开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分子宣判大会,参会者2万余人。

  10月,进行机构改革,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对县直各单位领导班子进行调整。

  是年,全县农村99.2%的生产队实行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本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70元,比1978年增长2.1倍。

  1984年

  2月1日,县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与县志办公室合并为定襄县史志办公室。

  5月23日,定襄县首届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了定要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定襄县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了常务委员会。30日,定襄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8月,全县15个公社改为3镇12乡,并成立了乡(镇)人民政府。

  是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突破1亿元;定襄列入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

  1985年

  1月13日,定襄县三级干部暨“两户”(专业户、重点户)代表会议在县城召开。

  5月5日,定襄县电影院首次放映立体宽银幕电影《欢欢笑笑》。

  6月,定襄县服装厂生产的“跤乡”牌中山服,在天津举行的六省区服装评比鉴定会上被评为优质产品。

  9月10日,全县庆祝第一个教师节。

  10月8日,县人民政府为奶粉厂举行庆功表彰大会,祝贺该厂生产的“七岩山”牌羊奶粉和牛奶粉双双被国家商业部评为优质产品。

  是年,全县农村经济总产值达1376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501元,人均储蓄存款299元,名列全省第一;粮食商品量6830万公斤,商品率达到57.1%。